高电流 PCB(如电源板、电机驱动板)布局若不规范,易出现功率损耗大、局部过热、敏感元件失效等问题。以下 3 大核心准则,是保障电路稳定的关键:

高电流走线长度直接影响电阻与功率损耗,需优先控制:
• 核心逻辑:根据公式 P=I²R,走线越长电阻 R 越大,相同电流 I 下功率损耗 P 越高(如 10A 电流下,10cm 长 1mm 宽走线损耗约 0.5W,20cm 长则增至 1W),多余热量会加速板材老化,缩短 PCB 寿命;
• 实操要求:高电流回路(如电源输入、电机供电)走线长度需控制在设计最小值,避免绕线;若需长距离布线,可通过 “加宽走线 + 降低铜箔厚度” 平衡(如 20cm 长走线,宽度从 1mm 增至 2mm,电阻可降低 50%)。
走线宽度需结合电流大小与允许温升,避免 “过窄发热、过宽浪费”:
• 计算逻辑:以 FR-4 基材、2oz 铜箔(70μm 厚)为基准,环境温度 25℃时:
◦ 允许 10℃温升:10A 电流需走线宽度≥3mm,20A 需≥6mm;
◦ 允许 20℃温升(板材耐温达标时):10A 需≥2mm,20A 需≥4mm;
• 注意事项:若铜箔厚度为 1oz(35μm),相同电流下宽度需翻倍(如 10A/10℃温升,宽度≥6mm);避免窄线通大电流(如 1mm 宽走线通 10A,温升会超 30℃,远超安全范围)。
高电流走线发热会干扰敏感元件,需通过布局隔离风险:
• 敏感元件清单:电压基准(如 TL431)、模数转换器(ADC)、运算放大器(OP)等,温度每变化 1℃,其精度可能偏差 0.1%-1%(如 ADC 温度漂移超 50ppm/℃,会导致采样误差增大);
• 隔离方案:
a. 空间隔离:敏感元件与高电流走线 / 发热区(如功率管)间距≥5mm,避免热辐射影响;
b. 物理散热:在高温区旁开直径 3-5mm 散热孔,或贴散热片(如功率管上方贴 10×10mm 铝制散热片,温升可降低 15℃),减少热量扩散至敏感区。
本文为东莞润莘电子(www.gdrxs.cn)原创作品,©2025。
未经书面许可,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、摘编或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
欢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本文链接。